查看原文
其他

麦田电影院|独家解读奥斯卡黑马童话《南国野兽》

2015-04-28 麦田电影院 看电影看到死
导读

麦田电影院,等你和我们一起看电影。继《第十放映室》后,国内又一档电影文艺解读节目《麦田电影院》,2015年春天登陆腾讯视频,每周一期。


选取具有非凡的情感体验,关照社会生活,打动心灵的优秀电影,以相对专业化的文学性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电影精彩之处,为忙忙碌碌的人们打造一处“与电影对话,与自己对话”的安静角落。


那是一块迷人的蛮荒土地,那里生存着一群顽固的“钉子户”,他们活得粗犷自由,无惧无畏,生命力狂野而坚韧,面对现代文明的腐蚀,他们以最决绝的姿态抵抗着。


本期《麦田电影院》将目光抛向那块位于美国南方的贫瘠土地,接近那群被称为“文明的野兽”的人们,走进黑人小女孩神秘的幻想世界,见证脆弱的孩子如何蜕变成一只勇敢的凶猛野兽。


独家解读《南国野兽》,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r0016inap0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美国南方,有一片叫巴斯特鲁的土地,被一座堤坝与外界隔阂开来。那里的人用工业废弃物搭建起简陋的房屋,遵循着农耕打渔的作息,与动物一起居住,有众多节日可以尽情狂欢,生活方式原始、落后却精神纯粹、丰满。


这个建立在废墟的世外桃源,出自年轻的导演贝赫·泽特林的电影处女作 《南方的野兽》,讲的是一个6岁小女孩小玉米饼和她爸爸温克的故事,他们就生活在巴斯特鲁的浴盆镇。


在天真烂漫的黑人女孩小玉米饼的世界观里,人与万物之间没有区别,她或许能听懂无论是一只小鸟、笨重的黑猪、还是张牙舞爪的螃蟹的暗语,而动物们也能懂得她内心的起伏波动。


他们就像亲密的朋友般交流着。此时背景响起清脆的琴声,像水滴答着,注入一股有灵性的韵律。扑面而来的真实、自然,又显得粗犷的气息,让人几乎误解这是一部纪录片。


但这却确确实实是一部具有人文气息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但在年轻的导演手里焕然一新。它就像一头桀骜不驯的野兽,散发着粗粝、凶猛、叛逆的气息,冲击着美国主流风格电影的地位。


南方题材的地域色彩;全程手持式摄影,镜头随着任务的动作移动着,呼应人物内心;独具哲理的台词语言,不经意间提点着故事线;恢弘大气并带着摇滚风格的配乐,形成一种诗意的叙事,并杂糅了魔幻色彩;非职业演员的自然流露……种种出色的因素成就了这部因年轻活力而充满个性的电影。




一、末日恐慌


这是一个小女孩和她爸爸的故事。


在贝丝茜芭小姐的课堂上,小玉米饼的想象中出现了极寒辽远的冰川世界,那时候的小玉米饼,用奇思怪想解读着大人们传递的知识,用稚嫩单纯的眼光看待还不清晰的世界,以为凶猛的野兽会被冰雪永远封冻,以为爸爸永不会倒下、巴斯特鲁永远不会消失……


在蛮荒地带,严酷的生存条件不得不使人对亲情冷漠。小玉米饼眼中,爸爸形象高大,态度严厉,自小父女俩分开住,除了吃饭的时间,俩人鲜少碰面,言语交流都少的可怜。


早已逝世的妈妈,那个在爸爸的口中漂亮、勇敢、能做出好吃的油炸鳄鱼肉的女人,对小玉米饼而言,是一件红色背心,是用泥巴画出的大致轮廓,是她从未在爸爸那里听到的(在她烹饪时)温柔的赞许。


现实中因爸爸的冷漠产生了亲情缺失感,所以转向臆想的妈妈那里寻求温暖,真实世界越是倍受爸爸呵斥,在想象里越是渴望着拥抱、赞扬。


正因爸爸的冷漠,小玉米饼很迟钝地才察觉爸爸的身体似乎有了问题。那一天爸爸在树林突然晕倒,孩子在街上呼号着暴风雨将至,载着家具的汽车一辆辆驶离,她才不由得感到无能为力的恐惧。


她感觉到自己的认知里,那个由一定规律拼合的物质组成和维系的宇宙,被某处细微的损伤打破了平衡,她惶惶地意识到也许是她的年幼无知闯了祸,意识到真实里有个不一样的世界在等着她揭开残酷的面容。


她只能攥紧了红背心、捂住耳朵飞快地跑、喊着自己从未谋面的妈妈,仿佛这样就能够带来些许安全感,就可以暂时逃避些可怕的现实。她把贝丝茜芭小姐给爸爸配的药瓶藏在树洞里,以为这会是扭转乾坤的宝藏。


她的脑海里那一瞬间雪川崩塌,冰山融化,凝固在冰块中的野兽身躯逐渐清晰。暴风雨打破了巴斯特鲁的宁静,如一直晃动着的镜头,蔓延着不安的情绪。

电影的象征性镜头值得称赞:浮动的细小尘埃、燃烧的烟火、干枯的枝叶、孤独漂泊的渔船……白描镜头带来身临其境的画面感,一个个物象悄然地指引着观众深入故事。




二、残酷成长


这是一个弱小的孩子成长为一头与生活勇敢抗争的野兽的过程。也是整个电影的核心。

雷声轰隆,镜头剧烈地晃动起来。当小玉米饼对暴风雨胆颤心惊时,爸爸冲进雨中朝天空开枪呐喊。他知道女儿在怕,也知道自己的几声枪响根本无法和大自然抗衡,但他以这种极致疯癫的方式,内心强大才是战胜恐惧的武器。你若无畏,风雨不阻。

那次捕鱼,当小玉米饼害怕被鱼扎到的疼痛时,爸爸没有安抚她,只有一遍一遍地要求她再试一试。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直接又粗鲁的教育,是现实的无奈之举,也是一种察觉自己死后,女儿无法独自生存的恐惧。


每个人都有个爸爸,也都会在某一天失去爸爸。这一次暴风雨,还有爸爸救她上船,而爸爸离开后,只有小玉米饼自己可以救自己。不然就如同那些未上船的动物,那就是世界末日。


幸存者聚在酒吧里一起把酒狂欢。温克粗鲁地教小玉米饼把螃蟹撕开了吃,在众人期盼的眼光下,小玉米饼大力地撕裂食物塞进嘴里,如同一只饿疯了的小野兽。


这些大难不死的人们没有时间哭泣,他们要在汪洋之上扎营筑屋,贮存食物等待洪水退去。然而在暴雨中幸存只是个前兆,海水许久不退,食物渐渐腐烂,我们看见野兽从远处奔来,穿过重重迷雾,越靠越近。


为了退水,爸爸带着人去炸大坝,被贝丝茜芭小姐阻止,争执中,小玉米饼拉响了炸弹。当大坝被炸毁,小玉米饼坠落于一片冰天雪地里,看见原牛披着凛冽寒风,因饥饿而不耐地嗅着气息狂奔而来。


是时候要与野兽正面交锋了,妈妈不会出现,爸爸终会离开,藏在树洞里的药瓶不能拯救世界——她只有自己去依靠。


即使再不舍援交船上的女人形似妈妈的怀抱,小玉米饼还是选择离开,选择回到时日无多的爸爸身边。


巨大的原始长牙野兽笼罩着压迫气氛紧随后跟来,伙伴们吓得飞快逃跑,而瘦小的女孩却停下脚步,在木桥上与野兽们对峙着,缓慢却坚定地道出一句咒语:“你们是我的朋友吧,我要保护我的朋友。”

当孩子学会放下脆弱与困难交朋友时,再凶猛的洪水野兽也会在她面前屈膝而退。因为她已不渺小。因有了一个强大而坚不可摧的内心。

影片的最后,《the bathtub》(又叫《raise up so high》)的音乐再次响起,小玉米饼点燃了爸爸的尸体,目送着燃烧的浮筏沿着河水远去,旧日的片段细细碎碎地跃在眼前。


她知道自己是浩渺宇宙中一粒不可或缺的尘埃,能够凭着自己的强大撑起自己的天地,同时也懂得了爸爸爱自己的方式。


“我知道我是这浩瀚世界的一粒尘埃,但确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待我死后,未来的科学家们会知道这一切,他们会知道,曾经,有一个叫小玉米饼的小姑娘和她的爸爸一起生活在被称为浴盆的土地上。”


这是用至亲死亡的残忍代价换得的成长,震撼人心又发人深思。少年老成,本来就是一段痛苦又难忘的经历,但蛮荒之地的孩子一旦也拥有了野兽般的生命力和意志力,世间再没有什么能打倒她。

小玉米饼的鲜活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形成电影的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饰演者奎文赞妮?瓦利斯出演电影时只有六岁,凭借着在这部电影里的出色表现,让她年少成名,还刷新了奥斯卡最佳女主演的最年轻提名者的纪录。




三、南国赞歌


这是一曲悲壮的南方家园赞歌。


影片影射了05年卡特里娜飓风肆虐路易斯安那州的灾难。电影中尖锐展示了针对灾难过后的环境恢复和贫民救助问题,但电影自身并没有做出回答,导演抛开问题引向了更宏大的生命层面的思考:野蛮而荒芜之地的精神丰满,和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文明的精神衰落之间的抉择。


影片以平实的视角叙述着,没有刻意强调这群贫穷的、被边缘化的当地人生活的艰难,也不着重表现他们的不幸和悲伤,画面中人们在灾难后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狂欢行为,展现出他们对待生命的乐观、洒脱。他们用最原始最直接最坚硬的方式,对抗着大自然的侵略和现代文明的腐蚀。


在浴盆退水后,浴盆居民被避难所的人发现并实施强制撤离。城市里的人以救助他们的名义,将他们关进明亮干净却毫无生气的房间,插上各式的管子。


在避难所里,小玉米饼终于像个女孩子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但那一瞬间她更像一个迷路的孩子,打量着周围陌生而喧嚣的环境。


他们拒绝了避难所的援助,从干净无菌却也失去自由和灵魂的牢笼中逃走。他们不认为自己留在熟悉的地方是灾难,不认为他们是难民,那为什么要进避难所呢?


每个人在个体的生命历程里,最终都会失去构成自身的东西,但勇敢的人会直面这一切,他们不会逃离。逃离是永远也无法获得心安的。避难所能给予他们干净的衣物和现代化的治疗,能延续几天苟且存活的生命,却无法给予他们救赎,无法使他们心安。


即使密西西比河的大坝已经被炸毁,墨西哥公路即将被升高的海水淹没,而小玉米饼一定是巴斯特鲁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家园再满目疮痍,那也是自己熟悉的土地。


走或者留,对于浴盆的人从来就不是问题,因为没有人想离开这里,比逃避和改造并不美好的生活的更好方式,是接纳生活。


这群美国南方的“钉子户”们,他们的生活不需要被救助,更不希望被打扰。

     

前方的路途并未剪短半寸,并未容易几分,但勇者仍是不畏道路艰辛遥远地大步向前。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节目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